我們在前面講俄羅斯的誕生之時,已經講到了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規定整個黑龍江流域和外興安嶺都是中國的領土,除此之外,整個西伯利亞盡屬沙皇俄國。但對於沙皇而言,這遠不是他們擴張的結束,甚至僅僅是個開始。彼得大帝1685年以後,對於俄羅斯的擴張產生最大影響的是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女皇。他們對於俄羅斯歷史之重要並不單在於他們的征服,同樣在於他們的改革—他們將俄羅斯從一個東方式的陳腐舊國家改革成了一個西化的新國家,使俄羅斯接受了生氣勃勃的西方文明。
俄羅斯第一個偉大的改革者彼得大帝。他於1682年繼承皇位,繼位時年齡很小,國家大權落到了姐姐和臣子們手中,受到他們的輕慢,長大成人後,他立即掌握了所有權力,成了專制君主他解散了原來權力很大的國家杜馬,另成立了只聽命於沙皇的國務院,又把全國分成8個省,派親信大臣去做省長。他還改革了教會,將教會變成了他馴服的工具。
彼得大帝知道俄國生存和強大的關鍵是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所以他大力向先進的歐洲國家學習軍事與工業技術,他甚至不以皇帝身份,而是穿上水手的衣服,到歐洲的造船廠,冶金廠等地去向那裡的工匠們學習請教,還強迫大批貴族子弟到西方各國學習從冶鐵到製革造船等各種技術,又用優惠條件從英、法,丹麥,荷蘭等國聘請了大批技術人員和軍官來俄羅斯工作。
為了給強大的軍隊提供足夠的後盾,彼得大帝大力提倡發展本國的工業,為建立工廠的地主、商人提供種種的好處。他甚至連習俗上都要俄羅斯人向西方學習,拋棄東方舊俗。例如他強迫大臣們脫掉東方式的長袍,剪掉蒙古人的大鬍子。
經過彼得大帝的這些改革措施,俄羅斯由一個東方式的國家變成了西方國家。與改革同步的是彼得大帝的征服,他的目標主要是為俄羅斯尋找出海口,在南面和西面為俄羅斯打開通向黑海和波羅的海的門戶。其中最重要的是波羅的海出海口,因為從這裡可以直接到達歐洲所有重要國家,因此他竭盡全力與西方的瑞典作戰,這就是漫長的北方大戰。
這場戰爭的經過是這樣的:先是彼得大帝趁著瑞典新國王登基就聯合波蘭、丹麥向瑞典發動了進攻。儘管瑞典新國王查理十二隻有15歲,卻是一個少有的軍事天才,他在1700年的納爾瓦一戰中以8000之眾大敗俄國的3萬大軍,取得了初戰的勝利。此後,查理十二率領大軍攻入了俄國本土。前面我們提到過拿破崙的幾十萬大軍都在俄國無垠的土地和可怕的寒冷中吃盡了苦頭,瑞典人也沒能例外,他們還沒等交戰就損失了一半的兵力——大多是嚴寒和飢餓造成的非戰鬥減員。就在此時,早就嚴陣以待的彼得大帝親率8萬大軍飛馳而來,在一個叫波爾塔瓦的要塞重創了瑞典軍隊,查理十二戴著少數隨從逃往了土耳其,在此後的十幾年中,乘勝追擊的彼得大帝多次率軍進攻瑞典。到1721年,已經被打得大傷元氣的瑞典與俄國簽訂了和約,根據和約,俄國獲得了幾乎整個波羅的海東岸和芬蘭的一部分,終於打通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從此,俄羅斯成為了歐洲列強之一,並且以不可遇制的態勢繼續擴張。
葉卡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之後的另一個大改革者和擴張者是葉卡捷琳娜女皇,她於1762年繼位,一共做了34年沙皇,在她漫長的統治生涯中將俄羅斯進一步歐化,並且繼續大擴張。
葉卡捷琳娜女皇從小受到歐洲的西方式教育,認為自己是百分之百的歐洲人,她也要求她的國家成為百分之百的歐洲國家。她取得了部分成功。這裡只舉個語言的例子,因為語言是一個民族之民族性主要的體現。在葉卡捷琳娜女皇治下,在俄羅斯貴族們家裡,子女生下來後聽到的第一個辭彙不是俄語而是法語。從小,孩子們就被法國的保姆帶著開始學習讀書寫字時,學的不是俄語而是法語。成天聽到的也不是俄語而是法語,因為他們的父母也同他們說法語。只有當他們的法語已經說得很流利了,才讓孩子們學點兒簡單的俄語,簡單到什麼程度呢?只要能向僕人們發號施令就行。因為僕人們是俄羅斯人,不懂法語。
至於擴張,女皇的胃口甚至比彼得大帝還要大。從1768年開始,她兩次進攻土耳其,都取得勝利,奪取了幾乎整個黑海北岸。她又三次夥同普魯士和奧地利瓜分波蘭,把波蘭大部分領土歸併到自己的帝國,使波蘭這個一度強盛而遼闊的國家從地圖上消失了。
經過葉卡捷琳娜女皇的改革與擴張,俄羅斯不僅成了歐洲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成為了最強大的國家。1814年,俄國打敗拿破崙後,通過維也納談判取得了芬蘭和羅馬尼亞的一部分,這也是俄國在歐洲的最後擴張。
我們再來看看俄國在亞洲是如何擴張的。這時候中國已經衰落了無力再阻止俄羅斯人。往東,俄羅斯不停地推進,直到太平洋西岸1728年,沙皇就派了一個叫白令的艦長繞過亞洲的最東端去勘測美洲。白令於是率艦東行,到達了分制美洲與亞洲的海峽——那裡現在還叫白令海峽。他繼續東行,到達了美洲,後來俄羅斯佔領了整個阿拉斯加。
往北,它一直推進到了北冰洋,佔領了北冰洋中的許多島嶼,往南,俄羅斯遇到的是中國,這是中國一段悲慘的歷史,大家想必已經知道了。通過《中俄北京條約》、《中俄援琿條約》以及《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不平等條約,中國被割去了外興安嶺以東以南、烏蘇里江、黑龍江以東以北以及貝加爾湖、巴爾喀什湖一帶大片國土。
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為止,俄羅斯的版圖已經東起太平洋,西到波羅的海對岸的芬蘭,北抵北冰洋,南達阿富汗和伊朗,是一個總面積近3000萬平方千米的巨大帝國。在古往今來的所有大帝國中,就面積而言它僅次於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
腐朽的農奴制前面說過,俄羅斯是一個矛盾的國家,它既是強大的、先進的,又是腐朽的、落後的,這種腐朽與落後主要表現在它的社會制度乃歐洲最腐朽與落後的制度,這個制度就是農奴制,在這個制度里,農民乃是奴加,這些農奴佔了俄國人口的80%以上。
這些農奴沒有自己的土地,他們耕種貴族地主的土地,一年到頭辛勤勞作,卻過著乞丐都不如的生活,他們也沒有人身自由,永遠是地主的財產,不但他是,他的妻子兒女也都是。他們還像美洲的黑奴樣,可以被買來賣去或者當禮物送人。在這種情況下,農奴和奴隸已經完全一樣,那個自稱「開明」的葉卡捷琳娜女皇甚至允許地主可以隨意處罰自己的農奴,哪怕折磨致死。例如有個叫薩爾科蒂娃的女地主是個虐待狂,親手害死了一百多個農奴。
在這種情況下,農奴們毫無生產積極性,他們不但不想幹活,甚至連活都不想,因為他們活不下去!這腐朽的農奴制給俄羅斯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這種影響首先表現在經濟上,雖然在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女皇統治期間俄羅斯經濟得到了一些發展,但比起歐洲其他國家這種發展實在是太緩慢了。另一個影響體現在政治上,不堪忍受的農奴們也紛紛起來反抗,僅僅在1825年到1855年尼古拉二世執政的30年間就發生了五百餘次農奴的大小起義。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俄羅斯的地主、貴族們感覺自己彷彿坐在一個可能噴發的火山上。一些有識之士希望廢除農奴制。但這只是一部分人的想法,沙皇和貴族們還認為俄國依然很強大,用不著進行什麼改革,真正讓他們不得不同意改革的是後來發生的克里木戰爭。
克里木戰爭克里木戰爭是俄國一貫的擴張政策所導致的,這次他的目標是土耳其,這個也曾一度強大,當時卻已衰落的歐亞「混血」帝國1833年,俄國強迫土耳其簽訂了《溫卡爾一斯卡列西條約》,准許俄國艦隊自由通過黑海。也就是說,俄國艦現在能經由黑海駛入地中海,直接進人歐洲的心臟,彼得大帝的百年夢想至此終於變成了現實。
這一條約明顯不利於英法,因為這標誌著在地中海他們又憑空多了個強大的對手,俄國人那永無餮足的胃口他們是一清二楚的,將來從土耳其、敘利亞、埃及直到阿爾及利亞英法的利益都將面臨嚴峻挑戰。於是,英法斷然決定干預,他們在《溫卡爾一斯卡列西條約》期滿後, 發起了一個國際會議,規定在和平時期各國軍艦一律不許通過黑海。這個條約沉重打擊了俄國,只是由於怕犯眾怒俄國才沒敢當即發作,但是他們無時無刻不想著翻案。1852年,土耳其宣布將耶路撒冷的管轄權交給天主教會。我們知道基督教分為兩大支:天主教和東正教。沙皇認為這個決定對東正教不公,就以此為借口向土耳其發動了進攻。
土耳其哪是俄國的對手,他們的軍隊幾乎是一觸即潰。英法眼見土耳其要給俄國打敗,就忙在1854年3月向俄國宣戰,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就此爆發。這場戰爭對一向以為自己不可戰勝的俄羅斯人是一次莫大的教訓,使他們看到了一個冷酷的現實:他們在歐洲已經算不上是強國了,俄羅斯已經比英法這些歐洲發達國家落後得太多太多。
在克里木戰爭中,俄羅斯軍人依然像面對拿破崙時一樣奮不顧身地作戰,但他們卻發現敵人已經不是過去的敵人了。例如俄軍的槍炮射程不及聯軍的一半,仗幾乎沒法打。還有後勤供給,雖然聯軍遠在異國作戰,卻可以依靠海運獲得充足的給養。本土作戰的俄軍卻從糧食炮彈到醫藥樣樣都缺。整個戰爭中聯軍進攻的重點是塞瓦斯托波爾要塞。這裡是俄國在黑海最重要的軍港,它的得失就等於整個戰爭的得失。雖然俄國人有極其堅固的工事為依託,士兵也英勇作戰,但由於聯軍上面那些無比的優勢,俄軍仍守不住。1855年9月,在聯軍排山倒海般地猛轟了差不多1年之後,俄軍終於撤出塞瓦斯托波爾,戰爭結束了。僅僅在這個要塞,俄軍就損失了10萬以上的官兵。
停戰和約——《巴黎和約》對於俄國是恥辱性的,它被迫拆段了包括塞瓦斯托波爾在內的黑海沿岸所有軍事基地。被追放棄了許多早已奪到手的土地和權利。彼得大帝的夢想再次化為泡影,俄羅斯再次淪為歐洲的二流國家。如此現實使沙皇和貴族們認識到,除改革之外,俄羅斯別無出路。改革最起碼的一條就是要廢除農奴制,它是俄羅斯基本的制度,也是俄羅斯腐朽的根源,就像鎖鏈一樣捆縛著俄羅斯1861年2月19日,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宣布自即日起,所有農奴均成為自由人,地主必須將農奴耕種的一部分土地交給農奴,因此造成的損失將由國家給予補償。而農奴也不能免費得到土地,他們必須在此後的幾十年中將國家墊付的錢一點點還上。
革命先聲廢除農奴制後,俄國改革的呼聲廢並沒有消失。因為廢除農奴制後俄國並沒有富強,依然貧窮落後, 農奴也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依然過著貧困不堪的生活。這時候不但有人要改革,還有人要革命。這是一種新型的革命,吸收了馬克思主義認為工人階級是革命的主導力量。它的領導者則是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
列寧1870年4月生於俄羅斯的辛比爾斯克,原姓烏里揚諾夫,他的父親是省國民教育視察員。18歲時他進了喀山大學法律系學習,很快便接觸了馬克思主義,成為一個革命者。他成為革命者也許與家庭有關,他哥哥因參與刺殺亞歷山大二世被判處了死刑。1898年,俄國各地信奉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者們在明斯克開了一次大會,宣布成立俄國社會民主黨。這次成立活動列寧沒有直接參与,因為他搞革命給沙皇的密探逮住了,1897年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亞。
1900年列寧服完了流刑,他立馬又出了國,在外國辦了一份革命報紙《火星報》,宣傳他的革命主張,並把報紙送回國內廣為散發,這極大地影響了革命者們,使他成了革命者們的精神領袖。1903年7月,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倫敦召開。在這次大會上,年輕的社會民主黨發生了大分裂。以列寧為首的一派認為,社會民主黨必須不同於其他一般社會黨,也就是說,它不能敞開大門,笑納所有願意入伙的人,而應該是一小批職業革命家的政黨。黨必須有嚴格的紀律,決策則要按「民主集中制」進行。也就是說,對任何重要問題黨員們可以自由討論,然後以民主的方式通過投票決定採取什麼措施,然而一旦作出了決定,每一個黨員,無論它是否同意,都要嚴格執行。也即黨要徹底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如有違背,要毫不留情地開除出黨。
列寧這個主張得到了大多數黨員的贊同,然而也有一部分人不贊成,他們主張把社會民主黨建成一個普通的黨派,用不著苛刻的入黨條件和嚴格的紀律。這個分歧直到最後都沒有得到解決,誰也說服不了誰,社會民主黨從此分成了兩派:列寧的布爾什維克,即多數派,以及孟什維克,即少數派。
列寧成為革命領袖不久,一次考驗的機會就來了,就是1905年革命。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起因是日俄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的利益,結果俄國慘敗。這次失敗打掉了俄羅斯人最後的自尊。本來就對社會現實深感不滿的國民們,從農民、工人到中小資本家都起來反抗。
1905年1月的一天,星期日,在首都聖彼得堡,幾千名和平抗議者朝沙皇尼古拉二世居住的冬宮走去,要向沙皇請願,實行改革。當他們走到冬宮前時,遭到沙皇禁衛軍的大屠殺,上幹人被殺害!這直接導致了1905年的暴力革命革命一開始取得了勝利,沙皇尼古拉二世便妥協了,頒布了《十月宣言》,表示他承認錯誤並且要在俄羅斯實行大改革。制定憲法。選舉國會。這些改革實行了,於是革命也結束了。
戰鬥民族最後的瘋狂擴張為什麼還是沒有給沙皇俄國帶來國家富強?
我們在前面講俄羅斯的誕生之時,已經講到了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規定整個黑龍江流域和外興安嶺都是中國的領土,除此之外,整個西伯利亞盡屬沙皇俄國。但對於沙皇而言,這遠不是他們擴張的結束,甚至僅僅是個開始。
彼得大帝
1685年以後,對於俄羅斯的擴張產生最大影響的是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女皇。他們對於俄羅斯歷史之重要並不單在於他們的征服,同樣在於他們的改革—他們將俄羅斯從一個東方式的陳腐舊國家改革成了一個西化的新國家,使俄羅斯接受了生氣勃勃的西方文明。
俄羅斯第一個偉大的改革者彼得大帝。他於1682年繼承皇位,繼位時年齡很小,國家大權落到了姐姐和臣子們手中,受到他們的輕慢,長大成人後,他立即掌握了所有權力,成了專制君主他解散了原來權力很大的國家杜馬,另成立了只聽命於沙皇的國務院,又把全國分成8個省,派親信大臣去做省長。他還改革了教會,將教會變成了他馴服的工具。
彼得大帝知道俄國生存和強大的關鍵是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所以他大力向先進的歐洲國家學習軍事與工業技術,他甚至不以皇帝身份,而是穿上水手的衣服,到歐洲的造船廠,冶金廠等地去向那裡的工匠們學習請教,還強迫大批貴族子弟到西方各國學習從冶鐵到製革造船等各種技術,又用優惠條件從英、法,丹麥,荷蘭等國聘請了大批技術人員和軍官來俄羅斯工作。
為了給強大的軍隊提供足夠的後盾,彼得大帝大力提倡發展本國的工業,為建立工廠的地主、商人提供種種的好處。他甚至連習俗上都要俄羅斯人向西方學習,拋棄東方舊俗。例如他強迫大臣們脫掉東方式的長袍,剪掉蒙古人的大鬍子。
經過彼得大帝的這些改革措施,俄羅斯由一個東方式的國家變成了西方國家。與改革同步的是彼得大帝的征服,他的目標主要是為俄羅斯尋找出海口,在南面和西面為俄羅斯打開通向黑海和波羅的海的門戶。其中最重要的是波羅的海出海口,因為從這裡可以直接到達歐洲所有重要國家,因此他竭盡全力與西方的瑞典作戰,這就是漫長的北方大戰。
這場戰爭的經過是這樣的:先是彼得大帝趁著瑞典新國王登基就聯合波蘭、丹麥向瑞典發動了進攻。儘管瑞典新國王查理十二隻有15歲,卻是一個少有的軍事天才,他在1700年的納爾瓦一戰中以8000之眾大敗俄國的3萬大軍,取得了初戰的勝利。此後,查理十二率領大軍攻入了俄國本土。前面我們提到過拿破崙的幾十萬大軍都在俄國無垠的土地和可怕的寒冷中吃盡了苦頭,瑞典人也沒能例外,他們還沒等交戰就損失了一半的兵力——大多是嚴寒和飢餓造成的非戰鬥減員。就在此時,早就嚴陣以待的彼得大帝親率8萬大軍飛馳而來,在一個叫波爾塔瓦的要塞重創了瑞典軍隊,查理十二戴著少數隨從逃往了土耳其,在此後的十幾年中,乘勝追擊的彼得大帝多次率軍進攻瑞典。到1721年,已經被打得大傷元氣的瑞典與俄國簽訂了和約,根據和約,俄國獲得了幾乎整個波羅的海東岸和芬蘭的一部分,終於打通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從此,俄羅斯成為了歐洲列強之一,並且以不可遇制的態勢繼續擴張。
葉卡捷琳娜女皇
彼得大帝之後的另一個大改革者和擴張者是葉卡捷琳娜女皇,她於1762年繼位,一共做了34年沙皇,在她漫長的統治生涯中將俄羅斯進一步歐化,並且繼續大擴張。
葉卡捷琳娜女皇從小受到歐洲的西方式教育,認為自己是百分之百的歐洲人,她也要求她的國家成為百分之百的歐洲國家。她取得了部分成功。這裡只舉個語言的例子,因為語言是一個民族之民族性主要的體現。在葉卡捷琳娜女皇治下,在俄羅斯貴族們家裡,子女生下來後聽到的第一個辭彙不是俄語而是法語。從小,孩子們就被法國的保姆帶著開始學習讀書寫字時,學的不是俄語而是法語。成天聽到的也不是俄語而是法語,因為他們的父母也同他們說法語。只有當他們的法語已經說得很流利了,才讓孩子們學點兒簡單的俄語,簡單到什麼程度呢?只要能向僕人們發號施令就行。因為僕人們是俄羅斯人,不懂法語。
至於擴張,女皇的胃口甚至比彼得大帝還要大。從1768年開始,她兩次進攻土耳其,都取得勝利,奪取了幾乎整個黑海北岸。她又三次夥同普魯士和奧地利瓜分波蘭,把波蘭大部分領土歸併到自己的帝國,使波蘭這個一度強盛而遼闊的國家從地圖上消失了。
經過葉卡捷琳娜女皇的改革與擴張,俄羅斯不僅成了歐洲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成為了最強大的國家。1814年,俄國打敗拿破崙後,通過維也納談判取得了芬蘭和羅馬尼亞的一部分,這也是俄國在歐洲的最後擴張。
我們再來看看俄國在亞洲是如何擴張的。這時候中國已經衰落了無力再阻止俄羅斯人。往東,俄羅斯不停地推進,直到太平洋西岸1728年,沙皇就派了一個叫白令的艦長繞過亞洲的最東端去勘測美洲。白令於是率艦東行,到達了分制美洲與亞洲的海峽——那裡現在還叫白令海峽。他繼續東行,到達了美洲,後來俄羅斯佔領了整個阿拉斯加。
往北,它一直推進到了北冰洋,佔領了北冰洋中的許多島嶼,往南,俄羅斯遇到的是中國,這是中國一段悲慘的歷史,大家想必已經知道了。通過《中俄北京條約》、《中俄援琿條約》以及《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不平等條約,中國被割去了外興安嶺以東以南、烏蘇里江、黑龍江以東以北以及貝加爾湖、巴爾喀什湖一帶大片國土。
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為止,俄羅斯的版圖已經東起太平洋,西到波羅的海對岸的芬蘭,北抵北冰洋,南達阿富汗和伊朗,是一個總面積近3000萬平方千米的巨大帝國。在古往今來的所有大帝國中,就面積而言它僅次於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
腐朽的農奴制
前面說過,俄羅斯是一個矛盾的國家,它既是強大的、先進的,又是腐朽的、落後的,這種腐朽與落後主要表現在它的社會制度乃歐洲最腐朽與落後的制度,這個制度就是農奴制,在這個制度里,農民乃是奴加,這些農奴佔了俄國人口的80%以上。
這些農奴沒有自己的土地,他們耕種貴族地主的土地,一年到頭辛勤勞作,卻過著乞丐都不如的生活,他們也沒有人身自由,永遠是地主的財產,不但他是,他的妻子兒女也都是。他們還像美洲的黑奴樣,可以被買來賣去或者當禮物送人。在這種情況下,農奴和奴隸已經完全一樣,那個自稱「開明」的葉卡捷琳娜女皇甚至允許地主可以隨意處罰自己的農奴,哪怕折磨致死。例如有個叫薩爾科蒂娃的女地主是個虐待狂,親手害死了一百多個農奴。
在這種情況下,農奴們毫無生產積極性,他們不但不想幹活,甚至連活都不想,因為他們活不下去!這腐朽的農奴制給俄羅斯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這種影響首先表現在經濟上,雖然在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女皇統治期間俄羅斯經濟得到了一些發展,但比起歐洲其他國家這種發展實在是太緩慢了。另一個影響體現在政治上,不堪忍受的農奴們也紛紛起來反抗,僅僅在1825年到1855年尼古拉二世執政的30年間就發生了五百餘次農奴的大小起義。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俄羅斯的地主、貴族們感覺自己彷彿坐在一個可能噴發的火山上。一些有識之士希望廢除農奴制。但這只是一部分人的想法,沙皇和貴族們還認為俄國依然很強大,用不著進行什麼改革,真正讓他們不得不同意改革的是後來發生的克里木戰爭。
克里木戰爭
克里木戰爭是俄國一貫的擴張政策所導致的,這次他的目標是土耳其,這個也曾一度強大,當時卻已衰落的歐亞「混血」帝國1833年,俄國強迫土耳其簽訂了《溫卡爾一斯卡列西條約》,准許俄國艦隊自由通過黑海。也就是說,俄國艦現在能經由黑海駛入地中海,直接進人歐洲的心臟,彼得大帝的百年夢想至此終於變成了現實。
這一條約明顯不利於英法,因為這標誌著在地中海他們又憑空多了個強大的對手,俄國人那永無餮足的胃口他們是一清二楚的,將來從土耳其、敘利亞、埃及直到阿爾及利亞英法的利益都將面臨嚴峻挑戰。於是,英法斷然決定干預,他們在《溫卡爾一斯卡列西條約》期滿後, 發起了一個國際會議,規定在和平時期各國軍艦一律不許通過黑海。這個條約沉重打擊了俄國,只是由於怕犯眾怒俄國才沒敢當即發作,但是他們無時無刻不想著翻案。1852年,土耳其宣布將耶路撒冷的管轄權交給天主教會。我們知道基督教分為兩大支:天主教和東正教。沙皇認為這個決定對東正教不公,就以此為借口向土耳其發動了進攻。
土耳其哪是俄國的對手,他們的軍隊幾乎是一觸即潰。英法眼見土耳其要給俄國打敗,就忙在1854年3月向俄國宣戰,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就此爆發。這場戰爭對一向以為自己不可戰勝的俄羅斯人是一次莫大的教訓,使他們看到了一個冷酷的現實:他們在歐洲已經算不上是強國了,俄羅斯已經比英法這些歐洲發達國家落後得太多太多。
在克里木戰爭中,俄羅斯軍人依然像面對拿破崙時一樣奮不顧身地作戰,但他們卻發現敵人已經不是過去的敵人了。例如俄軍的槍炮射程不及聯軍的一半,仗幾乎沒法打。還有後勤供給,雖然聯軍遠在異國作戰,卻可以依靠海運獲得充足的給養。本土作戰的俄軍卻從糧食炮彈到醫藥樣樣都缺。整個戰爭中聯軍進攻的重點是塞瓦斯托波爾要塞。這裡是俄國在黑海最重要的軍港,它的得失就等於整個戰爭的得失。雖然俄國人有極其堅固的工事為依託,士兵也英勇作戰,但由於聯軍上面那些無比的優勢,俄軍仍守不住。1855年9月,在聯軍排山倒海般地猛轟了差不多1年之後,俄軍終於撤出塞瓦斯托波爾,戰爭結束了。僅僅在這個要塞,俄軍就損失了10萬以上的官兵。
停戰和約——《巴黎和約》對於俄國是恥辱性的,它被迫拆段了包括塞瓦斯托波爾在內的黑海沿岸所有軍事基地。被追放棄了許多早已奪到手的土地和權利。彼得大帝的夢想再次化為泡影,俄羅斯再次淪為歐洲的二流國家。如此現實使沙皇和貴族們認識到,除改革之外,俄羅斯別無出路。改革最起碼的一條就是要廢除農奴制,它是俄羅斯基本的制度,也是俄羅斯腐朽的根源,就像鎖鏈一樣捆縛著俄羅斯1861年2月19日,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宣布自即日起,所有農奴均成為自由人,地主必須將農奴耕種的一部分土地交給農奴,因此造成的損失將由國家給予補償。而農奴也不能免費得到土地,他們必須在此後的幾十年中將國家墊付的錢一點點還上。
革命先聲
廢除農奴制後,俄國改革的呼聲廢並沒有消失。因為廢除農奴制後俄國並沒有富強,依然貧窮落後, 農奴也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依然過著貧困不堪的生活。這時候不但有人要改革,還有人要革命。這是一種新型的革命,吸收了馬克思主義認為工人階級是革命的主導力量。它的領導者則是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
列寧1870年4月生於俄羅斯的辛比爾斯克,原姓烏里揚諾夫,他的父親是省國民教育視察員。18歲時他進了喀山大學法律系學習,很快便接觸了馬克思主義,成為一個革命者。他成為革命者也許與家庭有關,他哥哥因參與刺殺亞歷山大二世被判處了死刑。1898年,俄國各地信奉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者們在明斯克開了一次大會,宣布成立俄國社會民主黨。這次成立活動列寧沒有直接參与,因為他搞革命給沙皇的密探逮住了,1897年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亞。
1900年列寧服完了流刑,他立馬又出了國,在外國辦了一份革命報紙《火星報》,宣傳他的革命主張,並把報紙送回國內廣為散發,這極大地影響了革命者們,使他成了革命者們的精神領袖。1903年7月,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倫敦召開。在這次大會上,年輕的社會民主黨發生了大分裂。以列寧為首的一派認為,社會民主黨必須不同於其他一般社會黨,也就是說,它不能敞開大門,笑納所有願意入伙的人,而應該是一小批職業革命家的政黨。黨必須有嚴格的紀律,決策則要按「民主集中制」進行。也就是說,對任何重要問題黨員們可以自由討論,然後以民主的方式通過投票決定採取什麼措施,然而一旦作出了決定,每一個黨員,無論它是否同意,都要嚴格執行。也即黨要徹底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如有違背,要毫不留情地開除出黨。
列寧這個主張得到了大多數黨員的贊同,然而也有一部分人不贊成,他們主張把社會民主黨建成一個普通的黨派,用不著苛刻的入黨條件和嚴格的紀律。這個分歧直到最後都沒有得到解決,誰也說服不了誰,社會民主黨從此分成了兩派:列寧的布爾什維克,即多數派,以及孟什維克,即少數派。
列寧成為革命領袖不久,一次考驗的機會就來了,就是1905年革命。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起因是日俄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的利益,結果俄國慘敗。這次失敗打掉了俄羅斯人最後的自尊。本來就對社會現實深感不滿的國民們,從農民、工人到中小資本家都起來反抗。
1905年1月的一天,星期日,在首都聖彼得堡,幾千名和平抗議者朝沙皇尼古拉二世居住的冬宮走去,要向沙皇請願,實行改革。當他們走到冬宮前時,遭到沙皇禁衛軍的大屠殺,上幹人被殺害!這直接導致了1905年的暴力革命革命一開始取得了勝利,沙皇尼古拉二世便妥協了,頒布了《十月宣言》,表示他承認錯誤並且要在俄羅斯實行大改革。制定憲法。選舉國會。這些改革實行了,於是革命也結束了。